常德民政:“小窗口”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大文章”
一纸承诺取代一摞材料,一天办结取代七天等待,数字技术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这是常德市民政局深化行政审批服务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常德市民政局党组聚焦政令畅通、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关键环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社会组织审批的“加速度”到婚育“一件事一次办”,从减免多项费用减轻群众负担到特殊群体办事“一次都不用跑”,常德民政人用“小窗口”演绎着简政放权、服务民生的“大文章”。
一、“简”字当头:行政审批提质增效
在社会组织审批领域做足“简”字文章,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四减”改革,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减时限:32项行政许可事项中,26个事项由原来的7天办结压缩到1天办结,线下提交材料便可当场换发新证。这一变革大幅节约了申请人的时间成本,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减材料:强化数据共享,对行政许可事项申报材料持续压减,对审批事项中涉及住所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证明材料实行免提交,改由申请人承诺制代替。
减环节:优化整合办理流程,通过湘办通和微信工作群,搭建审批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以及局领导之间衔接配合的桥梁。从受理、审核、审批到信息公示,所有环节在平台上一次性呈批流转,减少流转环节。
减成本:在社会组织登记验资环节,将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验资报告改为银行询证函,为每家社会组织节约经费2000元至5000元不等。
二、“优”字引领:政务服务便民贴心
在优化政务服务上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政务服务“主动办”:今年,市民政局推出社会组织证书“到期主动换发、免费邮寄到家”的便民服务新政策。市本级社会组织登记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市民政局主动审核并换发新证,通过政务专递免费邮寄至机构注册地址,实现“零跑腿、零费用、零等待”的全程网办服务。
婚育“一件事一次办”:全线开通婚育“一件事一次办”,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的经办模式。将婚姻登记、户口信息变更、户口迁移、生育登记集成为“一件事”,新婚夫妇只需在一个窗口,就可以顺利办好4个事项。这一改革让“一堆事”变为“一件事”,“多次跑”变为“跑一次”,极大便利了办事群众。
特殊群体“一次不用跑”:针对特殊群体,推动高龄老人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生活困难救助、低保申请等民生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就近办”。同时,在服务机制上积极推行“帮代办”,建立村(社区)干部“帮代办”队伍,明确“帮代办”事项清单,让特殊群体办事“一次都不用跑”。
跨域通办“破壁垒”:婚姻登记、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救助资格认定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实行“跨省通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互联网+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流动人员服务更加便捷。
三、“智”字赋能:技术驱动一网通办
在数字化转型上强化智慧赋能,通过“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让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
一网通办全覆盖:市民之家“民政窗口”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限,减少群众办事跑路和等待的时间。目前,该窗口43项办事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受办分离”,“一次办”事项覆盖率达到100%。
智能办理更便捷:持续推进“互联网+民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申请人只需在平台填写材料并申报,所有材料系统共享,大大节约了流转时间。同时,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的增长,实现“智能办”,让群众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
民政窗口高效便民
走进常德市民之家“民政窗口”,一幕幕温馨场景每日都在上演: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政策、细心指导填报,网络预审材料避免反复修改跑路,沟通协调力争最短时间满足群众诉求。从7天到1天,从多次跑到一次不用跑,从多份证明到一纸承诺,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常德民政人用“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的不懈努力。
下一步,常德市民政局将继续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化审批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民生持续改善贡献民政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