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洪湖 青史永垂
——记红三军杰出将领鲁易烈士
鲁易(1897.3—1932.10),原名其昌,1897年3月出生于常德县郭家铺乡(今常德市鼎城区郭家铺街道办事处鲁易社区)一个书香之家。他父亲祖居江西黎川,光绪年间迁来常德。年过四十,生得一子,夫妇俩有说不出的高兴,远近的学士和知己都来为他贺喜,祝福他世代昌达,因而给这位难得的后裔取名“其昌”,后来去法国留学,改名鲁易。
鲁易自幼随父亲读书,聪颖过人,又勤奋好学,少年时就文才出众,邻里间都称他是沅水南岸的“神童”。191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湘西最高学府——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8年初春,为了寻求富民强国之道,他赴日留学,进入日本东京正则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毅然弃学回国,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二年,他赴法勤工俭学,结识了赵世炎、李立三、陈公培等。1921年9 月,他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到里昂中法大学入学的斗争,与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等 100 余人组成“先遣队”,进占里昂大学。鲁易等 104 人遭到中国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干涉,被拘捕,押送至马赛,强令乘船回国。
1922 年, 鲁易到海南岛琼州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任教,经陈公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即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3 年,经熊雄介绍,他与陈公培、罗汉加入粤军陈铭枢部,积极推动粤军参加革命。1924 年 11 月,由周恩来推荐,鲁易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1925 年 9 月,军校政治部改组,邵力子出任主任,他升为副主任。由于邵力子去上海谒见冯玉祥未返校,政治部全盘工作由他负责主持。在这期间,他和恽代英、萧楚女、孙炳文、安体诚一道,继续坚持周恩来建立的政治工作制度,制订《政治教育大纲》,创办并出版《军事政治月刊》《黄埔潮》《革命军》等多种刊物,征集整理刊出《陆军学校校歌》,使军校的政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黄埔军校期间,他还秘密肩负着党的发展和建设使命,他和聂荣臻都是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重要成员。根据中共广东区委指示,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为党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此外,他还以军官身份参加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指导这个组织,和国民党右派领导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卓有成效的斗争。
1926 年 1 月,他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党代表。3 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和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被迫撤离,他协助周恩来在广州大佛寺举办高级政治训练班,周恩来任主任,他任秘书,在短时间内,为党集训了大批军事政治工作干部。
1926年夏,他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军事部秘书。1931年,他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工作,历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共湘鄂西省委监委委员、湘鄂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湘鄂西省委肃反委员会负责人、红三军第七师政委等职。8月,他与万涛、段德昌等指挥红九师主力向鄂西北发展,一举攻占沙市,歼灭大量敌人,顺利接应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回师洪湖。随后又在军事上连续获得胜利,先后消灭敌军31个团,将洪湖苏区根据地扩大近两倍。
1932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三军主力八师和九师已调往鄂西北外线作战,鲁易率红七师留守根据地。当敌军猛扑过来时,他和师长王一鸣身先士卒,英勇抗击。8月31日,在新沟嘴战斗中,鲁易不幸被俘,在国民党威逼利诱下拒不屈服,1932年10月4日被杀害于湖北省沔阳县仙桃镇,时年35岁。
鲁易是1937年5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上公布的“为中国革命英勇牺牲的60位著名烈士”之一,排48名。曾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与鲁易一起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亲自题写碑名,徐向前元帅在1985年9月题词“青史永垂”,为了缅怀鲁易烈士的英雄事迹,湖北省监利县人民政府在易家台红军墓地兴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碑,鲁易的家乡常德市鼎城区郭家铺兴建了鲁易烈士广场,将村名更为鲁易社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