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名故事:津市市古大同寺
津市近郊大同山上的古大同,是一座古寺,相传为唐代尉迟恭始建。该处被称为中华72福地之一的48福地。虽地处城市近郊,但是位置殊异,隔离人烟,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古木参天,碧绿葱茏,清雅幽静,素有世外桃源之誉。
在古大同寺心静大师墓塔前,有两棵罕见的桂花树。其围至少两米,高约八丈,枝叶繁茂如巨伞。在下给人以凉丝丝,爽悠悠之感。此为阴阳二桂,阴者开白花,阳者开黄花,每逢八月,香溢数里,闻之人醉。凡求婚姻美满者,只要男女双方诚心虔意地去到其下,分别用红条布在两根树的任一枝叶间打上同心结,并礼拜祷告,无有不验。寺内,供有佛祖,漂海观音、弥勒佛、十八罗汉等等神像,均塑得活灵活现,神采飞扬。“大雄宝殿”四个金字,系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迹。
早在一千多年前,该寺的始祖悟陀、禅陀、韦陀三法师,于创寺之初,除了规定沿袭佛门法规外,还立下了特别律条:凡本寺僧众,上下一律平等,禁止一切体罚,一同劳作,共同享受,任何人不得例外。欲使这远离尘俗的山坳,成为极乐的大同世界。寺庙因此被命名为大同,又因年代旷古,后人便在大同之前冠上了古字,曰:“古大同”。
后来有一看破红尘的国民党正规军师长,当了方丈的觉华法师,在一日黄昏,闻本寺声声鼓响,中武垱殷殷钟鸣,于山坳中交混回响,遂心血来潮,灵感突至,即景而成一副上联:
中武垱的钟,古大同的鼓,届时钟鼓齐呜。
当时,他曾穷尽智力,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下聅总不能。自此,他曾穷思苦想,亦曾向多人广征下联,直至圆寂。终不能如愿,因而遗憾深深。
古大同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