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足球比分,足球比分网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360足球比分,足球比分网>详细内容

铁血洪流铸丰碑
澧县澹津突围战及老区变迁

来源: 2020-04-14 10:16 字体:【

澹水是澧水的八大支流之一,它在澧县澧浦街道十回港村境内,与澧水的另一条分支逆河(兰江)交汇,形成了一个酷似牛轭头的河湾——十回港。日前,“革命老区行”的记者慕名踏访此地,追踪8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血战,聆听当地党史专家和群众追忆红军将士在决死突围中血洒长河的悲壮故事,见证革命老区破茧成蝶的美丽嬗变。

盛夏的骄阳直射在澧浦大地,十回港一波碧水静静地流淌,澹水两岸绿树成荫,参差的树木在轻拂的夏风中低头摇曳,河岸新立的战争旧址石碑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记者伫立在石碑前,聆听专家讲解,凝视碑文简介,仿佛置身昔日的枪林弹雨中……

1930年10月中旬,贺龙、邓中夏率军渡过长江,经过7天7夜激战,红军于11月中旬攻占津市。红二军团南渡长江,引起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的高度警觉,急忙派兵驰援澧县,敌人各路援军纷纷向澧县逼进,红二军团腹背受敌,处境十分危险。贺龙、邓中夏决定暂避敌人锋芒,除留红六军参谋长刘仁载率十七师五十团留守津市外,其余部队退出津市。

敌川军张英、马坤山旅被红军击溃后,当时正散扎在安乡、澧县、津市一带。侦知红军在津市仅有一团兵力防守,喜出望外,他们于11月下旬分三路向津市反扑,对红军形成马蹄形包围。在敌众势猛的情势下,刘仁载参谋长和五十团团长(佚名)决定向北突围,强渡澹水,向主力靠拢。

突围当天,风雨交加,敌人天亮发起攻击,红军突围部队顶风冒雨在泥泞道路中且战且退,撤至蔡口滩渡口实行强渡,终因敌兵众多,火力强大,虽付出了重大牺牲,仍未成功。眼见后面追兵赶到,部队决定沿澹水南岸向西撤退,抢渡十回港。

在刘仁载参谋长和五十团团长带领下,全团指战员除留部分向东向南阻击敌人追兵和沿澹水大堤压制北岸敌人火力外,其余以班排为单位,就近寻找渡河工具,准备强渡。战士们在沿十回港大堤长约一公里的河面上,凭着当地群众送过来的渡河工具,向对岸冲去。凶猛的北风掀起阵阵恶浪,夹着雨水,向战士们扑面打来,有的排筏被浪头或枪炮打散了,战士们掉进河里,就直接泅渡;对岸敌人密集的子弹溅起一片片鲜血,染红了二十里澹水下游,一批一批战士沉尸河底。

面对强敌,红军战士毫不畏惧,在狭小的“轭头湾”内进行着殊死抵抗。风雨声、枪炮声、指挥员的命令声、战士们的回应声,浑然一曲悲壮的交响曲,响彻在十回港上空。但终因寡不敌众,红军牺牲越来越多,战场越来越小,下午3时左右,枪声逐渐由稀落而停止。“轭头湾”一里多长的澹水大堤内侧,遍地都是红军尸体,刘仁载参谋长和五十团团长亦英勇牺牲。这次突围战红军一共损失官兵800多人。

后来,红四师撤至梦溪寺的部队闻讯后,立即派遣十团三连连长张德率突击队前往接应,在十回港北岸消灭了守敌,突围部队只有近200人突出重围,保存了革命火种。

八十载星移斗转,澹津突围的枪声穿越历史的长空,依稀回响在澧州大地,人们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亘古不变。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和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驻在老区人民的脑海和心间。

十回港村党支部书记刘清平人虽年轻,但谈起当年的那场突围战却如数家珍:“我从小就多次听村里的老人讲过红军英勇奋战和军民同仇敌忾的故事,当时,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河,摧毁了浮桥,我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纷纷给红军下门板、拆板壁、砍竹木、扎竹筏、送米饭,为红军突围做了大量的支前工作。当年的战斗十分惨烈,红军牺牲众多。现在,村里的村民修建房屋,有时还挖出尸骨和银元,下河游泳,偶尔能捡到生锈的武器。”刘清平告诉记者,他作为党支部书记,有责任和义务把先烈的事迹向外界传播,教育村里的党员、群众和自己的家人,永远铭记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

十回港小学校长宋宜国的叔祖父宋先银,在大革命时期曾经担任澧东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领导过当地的农民运动,组织群众开展支前工作,红军撤离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1987年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身为校长和烈士后人的宋宜国,始终铭记先辈的英雄事迹,他把十回港作为学校的德育基地,每年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清明祭扫烈士墓、敬献花圈和花篮、唱红歌和主题队日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先烈有知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红军将士用鲜血滋润了澧浦这片红色沃土,他们用生命书写的不屈壮歌,激励一代又一代澧州儿女砥砺前行,创造老区发展的新辉煌。

澧浦街道是澹津突围战的发生地,在战争年代,当地人民拥军支前,为革命贡献力量。如今,这里的干部群众弘扬老传统、肩负新使命、追求新发展,他们珍视老区荣誉,改变老区面貌,以改天换地的新业绩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

他们垦荒山、治污水,投资12万元,在十回港村建立污水处理厂,新植树木1600多株,给英雄献身之地留下青山碧水;他们抓招商、引项目,积极对接津澧融城,增添老区发展后劲;他们狠抓6条主干道的环境整治,推进扬尘治理,对集镇进行提质改造,展现老区新形象;他们强服务、保民生,163名党员干部对716名贫困人口进行结对帮扶,贫困户医保参保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让老区群众安享惠农政策;他们强基础、办实事,新修公路,改造沟渠,建立文化广场,增强老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干群协力同心,迸发出了建设“活力澧浦,魅力新城”的强大合力。

英雄生命绽鲜花,澧州处处放异彩。澧浦的发展只是澧县革命老区变迁的一个缩影。走出澧浦,放眼澧县,无限风光尽收眼底。近年来,澧县人民秉承老区精神,激发发展活力,按照“新澧州、新跨越”的目标奋发图强,造就了“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现代农业加速提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三大攻坚’成效凸显,开放引进取得突破,区域发展统筹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新态势。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226元、16562元。

当下的澧县又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全县上下保持善战善成的实干担当,谱写着老区发展的新篇章。

澧县一直是湖南省西北部军事重镇、澧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九澧门户,是贺龙元帅早年曾经镇守与长期征战过的革命根据地老区的重要区域。1922年至1937年的十多年间,澧县相继成为湘西、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军,红二、六军团主力多次征战澧境。在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下,澧县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斗争史,也用鲜血和汗水浇灌了这块红色的土地。

(老区办  王磊)

×

用户登录